
“棘手”和“順手”往往就在一念之間。
三門鎮(zhèn)上節(jié)街社區(qū)書記馬喜雄深有體會,有些事,于一些人是很大的困難,但于另一些人只是順帶的。為搭起這座方便的橋梁,他建立起了“鄰里幫?鄰里購”微信群,實時在群里發(fā)布鄰里互助信息,志愿者們及時認領(lǐng)并解決居民的困難。
從剛建立時的幾個人到現(xiàn)在的四五十個,該微信群里不乏一些運貨司機、商店老板、學(xué)生、老師,“每個人都能出一份力,每個人都能得到幫助。”
愛心跑腿,解決居民的“眼前難”
今年70歲的楊奶奶腿腳有點不方便,跟著大兒子住在三門鎮(zhèn)上節(jié)街社區(qū)一棟樓房的3樓。大兒子在附近的玻璃廠上班,由于上班時間緊張,時常不能回來給楊奶奶做午飯。
這下,楊奶奶吃飯成了問題。
上節(jié)街街道上有一家缽子飯店,是街坊鄰居吃飯的常地。馬喜雄和他的同事們也常來光顧這家飯店。
這天,馬喜雄和同事們來吃飯,正好碰上沒人做飯的楊奶奶來吃缽子飯,“我也是實在沒辦法,自己做不了飯,兒子也沒時間回來,只能拖著病腿下樓來吃飯。”
馬喜雄覺得,楊奶奶吃飯的問題急需解決,于是趕緊和飯店易老板商量解決方案,“我們可以給老人送飯上門,你搞不贏可以加入我們的‘鄰里幫?鄰里購’里讓大家來幫忙。”易老板爽快地答應(yīng)了,“只要老人兒子來一個電話,需要送飯,我就送上去,只有幾十米的事,跑個腿,不礙事。”
從今年8月份開始,易老板已經(jīng)送了3個多月飯。
“特別是現(xiàn)在天氣冷,能夠吃上一口熱乎飯,真的很謝謝這些志愿者們。”楊奶奶的吃飯問題得到了解決;易老板的生意也沒耽誤,“有時候?qū)嵲诿Σ贿^來,就在微信群里叫一聲,有很多志愿者來幫忙。”
愛心代購,拎起留守老人的“購物籃”
80歲的李娭毑有糖尿病,需要常年注射胰島素,兒子女兒也不在身邊,三門鎮(zhèn)上的藥店也買不到胰島素,她一時犯了難。聽說社區(qū)有代購的人,李娭毑趕忙找到馬喜雄,“書記,我想你能不能也幫我代購,去市里買點藥回來。”
“鄰里幫?鄰里購”立馬搜集去市區(qū)的信息,找到了代購的志愿者,并將這一行動持續(xù)下去。
“有三戶空巢老人家的米、油快用完了,需要去超市采購一些。”“張娭毑說她的孫子想吃肯德基了,誰去市區(qū)帶點回來。”“趙娭毑這兩天腰疼,需要幫她去買點膏藥,順便幫她做艾灸。”……
每天“鄰里幫?鄰里購”微信群都會有一些需要代購的信息,志愿者們根據(jù)自己的情況一一認領(lǐng)。“都是些順帶的事,一點也不麻煩。”志愿者“往事隨風(fēng)”說。
“最初建立微信群的時候主要是幫助疫情里被困的老人或者殘疾人。他們的生活不方便,需要志愿者及時跟進和了解。”馬喜雄介紹,“幾個月下來,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個群。”
有困難,大家打開在群里發(fā)布;順手的,大家打開手機看看能做什么。慢慢地,這已經(jīng)成為群里的一種常態(tài)。
“用自己的‘順手’解決別人的‘棘手’,這樣的‘鄰里幫?鄰里購’讓人覺得很溫暖。”群里的人紛紛表示。
責(zé)編:譚舒文
初審:肖蓉 二審:李毅哲
來源:株洲高新區(qū)(天元區(qū)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